(小汝趴在庭院中庭地板觀察影子)
8月15日。
小汝正開心的上著美育奧福,正專注的看著郭老師發色紙,要教小朋友折【知了】,
小汝ㄧ步步的角角對角角的折紙,這是小汝在家練習一遍又ㄧ遍的折紙要訣,
但就在指令不是角角對角角的口訣後,媽咪要求小汝要側邊折紙,
無預警的,小汝哭著大喊:我的!我的!(當然外加動作護衛自己的色紙)
全班都被小汝的哭喊吸引,
老師問媽咪:需要再給她一張嗎??
我委婉的拒絕了。
媽咪盤腿住小汝,並讓她側身在旁休息,她還是哭喊著:那是我的!
媽咪說:我知道汝汝想要折紙,很想折角角對角角,媽咪不讓汝汝折,汝汝很生氣,
但現在郭老師要汝汝折知了,妳先休息一下。
雖然小汝在掙扎,雖然媽咪得分心看郭老師的步驟,但媽咪知道小汝需要休息一下,
ㄧ會小汝聲音變小了,媽咪也快折完知了,媽咪開心的喊:哇!好可愛的知了喔!!
小汝看著媽咪,沒有哭泣的聲音了,
媽咪問:準備好要上課嗎?? 小汝點頭
媽咪問:要折知了了嗎?? 小汝說好,
就這樣小汝著折完最後ㄧ步驟的知了,
結束課程,郭老師要幫小汝蓋印章,媽咪說:小汝今天有忍耐折知了,很棒,可以蓋印章喔!!
郭老師也重複的向汝汝說了一次她今天忍耐的地方,
小汝開心的接受,完成團體的在建招呼後,排隊拿小點心,
出教室又是ㄧ陣哭泣,因為媽咪要求小汝自己穿鞋子、洗手後才能吃,
小汝的堅持又出現,媽咪帶著小汝去牆角休息,
郭老師過來關心:媽咪您好有耐心,要是我女兒剛剛就先帶離教室教訓ㄧ下囉!!
小汝今天怎麼了??是想睡覺了嗎??(沒錯!!這是其中ㄧ個原因!!)
小汝看老師關心,反而哭得更兇,看著媽咪,眼神似乎在說:救兵來了!!
媽咪和老師約略說了一會,老師了解小汝現在的哭泣是在吸引注意力來逃離媽咪的要求,就離開了。
而小汝聲音變小後,媽咪說:要穿鞋子才能去洗手,洗手後就可以吃點心了,
小汝委屈的說:好。媽咪也給小汝ㄧ個台階下:媽咪一起幫忙。
洗完手,請小汝和老師說再見,小汝開心的向郭老師揮手,
情緒來得快也去得快。
等待坐電梯時,ㄧ位同班的媽咪問:妳都不打小孩喔!!
媽咪委婉的說:這不是汝汝的錯!!
我想那位媽咪心理ㄧ定OS:啊!不是她的錯,那是誰的錯啊??
還好,電梯很快到了一樓,我不需要再解釋,因
為發過脾氣的小汝、處理完小汝的媽咪都需要好好休息。
隔天,貼心的郭老師打電話來關心小汝狀況,
媽咪也就和老師談起我處理小汝發脾氣的原由是什麼??
當孩子發脾氣,要處理的不是表象的:發脾氣這個行為,
要先想想孩子為什麼發脾氣??
沒錯!!小汝想睡覺、小汝這兩天感冒正吃著抗生素、下課後媽咪直接帶去上課沒去吃點心墊肚子,
這些都是生理因素,
但還有很重要的,小汝對自己的身體情緒敏感度不似大人,
她不知道自己身體累了,在上課時還是恣意消耗自己的體力;
她現在的發展正處於【自我中心思考】,她覺的現在是折紙啊,
我在家就是喜歡折角角對角角,然後拿剪刀剪窗花。媽咪為什麼現在不行呢??
我的小腦袋遇到不順心的事,我的自動化反應就是先哭、先說那是我的,
這的我的情緒自動反射行為啊!!
小汝,媽咪都知道,所以我說這不是妳的錯,
妳情緒表達的社會化還不夠、小腦袋的問題解決策略還很少、
妳對自己身體情緒的了解還不夠,
所以這些都是妳要慢慢學習的,別急,多了幾次經驗後,妳就會越來越棒的!!
所以,如果當下媽咪接下了另ㄧ張色紙給妳,妳會停止哭泣,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,
那麼下次妳還是會用哭泣來得到注意。
因為不是妳的錯,所以妳不需要離開教室,離開教室是被處罰,
傳遞的是:妳在這個教室是不能有情緒表達的,尤其是負向情緒,
更不需要被打,因為孩子是有權利表達喜怒哀樂,只是需要社會化過程修正,
母親是要教導、示範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人物。
所以小汝是必須在教室中完成老師的【知了】,只是媽咪可以幫忙她完成幾個步驟。
媽咪澄清小汝當下的"想要"情緒,幫她說出來,讓她覺得是被媽咪同理、媽咪是了解她的情緒的,
再堅持她需要完成的事,最後再給予讚美,
因為整堂課小汝並非都表現不好,不需要將情緒帶回家,而是她在奧福還是有正向經驗連結的。
涵涵和汝汝是兩個氣質差異很大的兩姐妹,媽咪處理的方式需不同,
但這兩個孩子卻也讓媽咪成長許多。
面對小汝,小汝需要多增加身體情緒經驗的累積,隨著心智發展,增加情緒覺察及口語表達,
這是小汝與媽咪需要加油的。
很感謝郭老師當下尊重我處理小汝的方式,真的很感恩。
如果您對身體情緒有興趣
建議閱讀:身體的情緒地圖。
延伸閱讀:處理情緒~給孩子一個示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