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4215192992501250.jpg 

 

 

其實,我們家從沒送聖誕禮物給孩子,歷年聖誕節我們做過給聖誕老公公進入家中的煙囪(因為孩子擔心家中沒有煙囪,聖誕老公公無法進入家中親吻自己)、每年寫信給不同國家的聖誕老公公與好朋友。讓在聖誕節的前夕,孩子等待著天堂門的聖誕老公公回信所給予的愛,朋友間信件傳遞最原始的幸福。

 

每年,我們就這樣享受著聖誕節帶來的幸福氛圍,但今年,中班的汝汝向聖誕老公公許願要一台『指甲彩繪機』,雖然小二姐姐一再提醒她是『想要』還是『需要』?(買東西前要看是需要,還是想要。如果是想要,也就表示不需要!)但小小的物慾念頭在汝汝的心中發酵,這小妮子還想了6個需要的理由來得到這指甲彩繪機。

 

其實,我對汝汝的要求並不意外,最近學校同學生日會已經嗅出一些端倪,似乎孩子也認為生日會就是要發送禮物與收取壽星禮物,而非享受彼此真心的生日祝福。我暗地的觀察汝汝的反應,想著姐姐中班時我同樣遭遇的難題。好吧!既然如此,心機媽咪從圖書館借來『親愛的聖誕老人,今年請不要來』這本繪本。

 

繪本大綱:當大部分的孩子都再期待聖誕老公公的禮物時,卻有一些小朋友請求聖誕老公公不要送禮物來,希望他去幫助窮困的人,讓他們有書讀、有水喝。於是聖誕老人開始進行一項很特別的任務。他的禮物有:食物和健康、視力、水、技術和勞動、和平、知識、生存,送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和動物。

 

就像這本繪本的聖誕老人所說:孩子得到愈多就愈不相信聖誕節真諦與意義。真可憐,但這不是孩子的錯。我相信現在的孩子什麼都有,但善良.品格就像是空杯,需要時間慢慢灌滿,導入善良及品格,建立孩子的價值觀,是必須靠日復一日的家長示範與練習來累積。

 

而在兒童心理學道德發展過程中,學齡前孩童上屬於『他律』期,認為行為是根據行為後果的大小來決定,而非取決於主觀動機,而家長需要協助孩子朝向『自律』建立,因此對行為的判斷建立在行為的意圖和行為的後果上。他律性道德轉至自律性道德,受到認知成熟及社會經驗兩方面的影響,這種轉移需要孩子自我中心降低及角色取替技巧(也就是同理心及站在他人角度思考)的發展,使兒童能從各種觀點來看待道德問題,這時,與年齡無關,年紀越小越好培養,練習的機會越多,也就是孩子是可以被引導,需要被大人引導。

 

    今年聖誕節前夕,因著汝汝成長的機會難題,我們和孩子討論著聖誕節的意義,分享著彼此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?和孩子整理家中的教具玩具分享給需要的孩子。孩子看著被分享孩子眼中的光芒,猜猜看!那指甲彩繪機呢?當然,汝汝善的行為被肯定了,早已忘記那指甲彩繪機的誘惑了,小小的腦袋現在想的都是『愛』與『分享』,我知道她又跨越了成長一步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涵與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